图片由科考队张波、孙国峻、江远科、易圣云等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仅授权中国文化产业网发表,其他媒体转载、发表需经作者本人同意!)
迷魂凼探险经历
一切准备妥当,让我们开始挺进迷魂凼吧。
进入迷魂凼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很紧张,因为在大本营象尔山庄合影的时候大家表情都很凝重。
安排临行前合影,就是担心大家万一迷魂其中就合不了影了,基本都做好了迷路的准备。好在天公作美,给了一轮明亮而温暖的朝阳,队员们看到太阳出来,精神都有些振奋,有的队员还唱起了“太阳出来啰嘿,喜洋洋”的山歌。
废弃多年的象尔山庄作为大本营,仅留下两人作为后勤组,他们跟随我们达到迷魂凼入口处即返回,知道我们从哪里进入以方便日后开展救援。这样,一组5人,二组4人开始了探险旅程。
尽管我们事先查阅资料,学习了大量视频、照片、文字,知道迷魂凼箭竹林茂密,但到了现场才体会到真实的感受,这竹林太密了,真不好进去!而且进入后就像被竹林淹没了,找不到回头路。
迷魂凼主要是齐人高的箭竹林,这些竹子细长浓密,经过冬天叶子也没丝毫枯黄。竹林之上,是稀疏而高大的冷杉,也分布着一些早已枯朽而仍旧屹立不倒的冷杉树干,此外就是较为低矮的杜鹃花树了。这些冷杉看样子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更给迷魂凼衬托出古老神秘的感觉。
时值4月,成都已可穿短袖短裤,但瓦屋山仍旧覆盖着大量积雪,因此蛇、蚂蟥等算是避免了。若待盛夏再去,估计很多猛兽也复苏了,则不安全因素增加。
景区道路在地震中受损明显,加之长期无人行走,石板上已布满容易使人打滑的藻类。这里的草倒是很少,也是很平常,因此本地人迷魂草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
我们最早的发现就是路上一堆鲜绿色的熊猫粪便,一团一团的,长圆形。有人说是小熊猫的粪便。不管怎样肯定吃的是竹子,因为粪便看起来就是一团绿色线团。有队员开玩笑式的用刀挑起一块熊猫粪,做吃的动作让人拍照。我用工兵铲铲起一块,想想闻闻国宝动物的粪便气味,结果这粪便不但不臭,反而有股青草的清香味。我一说,大家不信,都挑起来闻,果然如此,队员不由感叹:不愧是国宝啊,连便便都是香的,更别说它打的屁了!
上图设计者为队员张波。
我们到达预定地点,这里恰恰是景区道路的尽头,是瓦屋山三大瀑布的最后一条:兰溪瀑布。实际上兰溪瀑布外还有一条无名瀑布,只是位于无人区,不通路,因而无人命名。我们的计划是先穿越丛林到达无名瀑布,然后沿着其上方的溪流直达迷魂凼。由于积雪,加之路线实际处于悬崖边,两名来自四川登山协会的登山攀岩高手尝试后,觉得太过危险,而且爬上去也很慢,于是只好作罢。先前计划全部作废,只得另想办法了。
据资料显示,瓦屋山山顶有至少80个泉眼,涌流不竭,汇成七十二条瀑布。而我们实地能看到的大瀑布实际是四条,从上索道开始数依次为:鸳溪、鸯溪、兰溪,以及那条处于迷魂凼无人区的无名瀑布。其他中小型瀑布在枯水季节较难观察到。每条瀑布后面都连着一条溪流供水。
我们的原计划是从乌木瀑布上的溪流进入,然后核心区穿越后到达鸳鸯池(北边)再回大本营。这样算是在迷魂凼核心区绕了一大圈。
开路先锋组跨过鸳溪瀑布上的溪流,即进入箭竹林,然后开始用工兵铲、开山刀快速的砍竹子,开辟道路。危险的情况就此出现了:
箭竹砍了后,就在地上留下一把把尖锐的箭!如果不慎滑倒这些无法齐根砍掉的箭就会直插体内,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负责的第二组就用铲子的平板将箭头逐一打平,因为后面还有央视人员进入,万一我们可以原路返回,这条路的安全性必需保障好。宁愿行进慢一点,也不忽视安全问题。
由于迷魂凼有大量积雪,潮湿,前方开路组果然有人滑倒,只是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屁股被一根箭竹刺伤,但他不愿拖队伍后退,坚强的忍住了疼痛继续开路。
砍路开进方式的确较慢,当开进有100米的时,就遇到传说中的小山包了。这些小山包遍布起其中,落差10米上下,直径30-50米不等。但是很多地方却比较陡峭,根本没法按照原计划的直线行进。开路组只要沿着容易的方向开进,上山包、下山包。山包与山包之间也形成了不少回旋的山谷,如果沿着山谷走更容易原地打转。我想这些山包或许正是东汉张道陵设置的,包括哪些野兽指不定也是他的“守卫”,谁知道呢。
我们的路线在山顶和山腰处穿行,虽然还是尽量找直线行走,但地势不得不让这些直线不断的出现弯道。回到成都,我们导出GPS储存的轨迹图,才知道其实有一段时期我们也被迷路过,也可能在某个区域多次打转。
待一组、二组陆续进入迷魂凼不久,迷魂凼天气就马上突变:太阳一下子消失了,接着迎面方向顿时掀起一阵白色大雾!那大雾乘着风势很快将队伍掩盖,也充满了四周!我们的方向感一下就消失!
闻了雾气,有人开始咳嗽,我们立即带上了防毒面具。
开路组带了两卷警戒带,他们主要按照以前户外徒步穿越的经验将警戒带切成一截截的,然后隔一段距离在枝头上打一个蝴蝶结。随后,开路组为了加快节奏,放弃了砍路的方法,直接穿越竹林。实际上这种做法在迷魂凼很危险,因为我们二组根据蝴蝶结记号还是找不到开路组的方向,这个蝴蝶结只是一个点,不能指示前面一组行进方向。好在距离不远,我们用喊声确定一组位置,并用对讲机辅助沟通。
于是我让二组用警戒带长段长段的牵引方向,并用记号笔画上行进的箭头方向。特别是在转弯的地方,一定要使用警戒带!注意,不能使一盘警戒带拉到底,因为如果遇到野兽经过,很可能改变整根带子的方向,甚至被其带走。所以,必需切成3-10米长的带子,绑在这头的竹子上,牵引到另外一头后再绑住几根竹子,这样就形成醒目而明显的行进方向。
事后证明,这样的牵引方式很明显,是保证队伍能够原路返回的决定因素,并发挥了巨大作用!
必需有醒目绳子牵引的另外一个理由是:砍出的路,仍然容易被竹林的绿色掩盖:你一回头,看到的全是竹子的绿海,脚下的路很容易被竹子掩盖。而且进入竹林,四周的地理风貌似乎都一样,很容易被迷住。因此我将这种现象总结为“颜色迷魂”。
据开路组经验,在比人高的竹林穿越容易被划伤,因此我们都带着帽子或头巾,以及护目镜,手套等自我保护。防毒面具是全脸防护,用时也可保护眼睛。中途有队员取下防毒面具,希望可以以身试毒,尝尝瘴气迷魂的味道。但他们并未表现出奇怪的中毒现象。
由于雾气越来越大,开路组效率不得不降低,在上午9点半左右,我们大概已经走了1公里远的距离,可能靠近我们之前预定的“核心区域”了。这个核心区域是我们将迷魂凼中间一公里范围划成的。由于央视记者后面才到,因此我们派人去接,其余人员原地等待。
在等待期间,我们准备生一堆火,因为山上布满积雪,大家体力消耗也很大,需要生火取暖。这时,我们才发现一个更大的困难和潜在的危险:这山上的竹林和树木实在太潮湿了!竹叶竹枝像是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就连我们从硕大枯木深处掏出来的木屑也是湿的,湿得几乎可以捏出水来!尽管我们带了酒精助燃,但缺乏理想的可燃物,烤火只得作罢。
由此更加剧了迷魂凼生存的危机:如果我们迷路在迷魂凼,在里面露营还真的很危险:一是没有火焰驱赶野兽;二是我们也无法烧水煮饭取暖!后来,我把迷魂凼称之为“水中的森林”,并告诫其他探险者千万不要尝试在里面过夜。
这个情况也很好的解释一个先例:此前,我们听闻有专家在迷魂凼冻死,就贸然分析是其缺乏户外生存经验所致。生个火,再怎么也不会被冻死吧。在迷魂凼里,有一些户外生存经验要么打折扣,要么就失效。而由于估计失误,我们本来携带的高山炉头和气罐则放在了大本营后勤组。后勤有两名队员,负责生火造饭外,就是在我们进入迷魂凼失去联系8小时后开始准备营救和联系营救力量。
接到央视人员,大概10点半,我们又前进了一段路,然后在一块空地上开始做信鸽验证试验。而这个时我们带去的设备也出现了反应:罗盘乱摆指示不准,GPS的信号也断断续续。
在空地上,大家围成一圈,准备见证奇迹的时刻。放飞我租借来的信鸽,看它们是否能在地磁异常的迷魂凼飞回成都。大家对这试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央视记者打开了两部摄像机同时拍摄,一个拍摄地上情况,一个负责抓拍信鸽空中的飞行轨迹。一切准备妥当,我与另一队员一人捧着一只信鸽,随着大家喊“一、二、三”开始抛向天空。结果怪事发生了——
信鸽被抛出去后,又立即飞落到我们的头上!于是我们又抛,结果信鸽还是不偏不倚的落回我们的头上、肩膀上!如此数次。大家无不有些失望:至少要飞走嘛,不要回来了,提着信鸽继续前进好麻烦啊!
此时,我们开始环顾四周找原因,这才发现这迷魂凼里面其实非常阴森!箭竹林包围着我们,四周数棵高大而幽黑的冷杉也加强了包围效果,加之难以散去的白雾,这里看起来真有点让人毛骨悚然!难怪信鸽也如此害怕,宁愿跟着人类在一起。
吃点干粮,喝点冷水后我们继续前进。由于林间积雪更深,已齐人的大腿,而且不时有雪水融化形成的溪流、水洼等,尽管我们穿着防水的登山鞋,带着高腰的雪套,但不时的陷进积雪覆盖的坑洞,还是将鞋子、裤腿全浸湿了。而且鞋子里面满是冰冷的雪水,一走就咣啷作响。唯独有个队员穿着高筒雨靴,才幸免。
到下午3点左右,我们在一处凹地停了下来了。因为走了很久,罗盘更加失灵,GPS也没了信号,就连我带去的电子表,分针数居然像秒针一样飞速变化着!我们一面配合央视拍摄神奇现象,一面心里在紧张不安着!因为我们已经迷路了,不知身处何方!队伍不得不停下来休整。
我们召开了三人会议,决定开路组派出两名精兵强将去疑似正确的方向侦查。10分钟过后,侦察组还没有回音,我们都心里都开始发毛了。用声音喊,已经喊不答应了。对讲机的信号此时也出现很多杂音,听不清对方说什么。说实在的,我们这时已经感到事态不妙,侦查组两人近乎失踪,万一他们迷路走丢了,这真是天大的危机!央视记者在一旁追问情况,我们实在无法回答,只是不断的用对讲重复呼叫。大家的神情,都很凝重。我的压力也前所未有的巨大,心里一直在后悔不应该让队伍分散,此举是在太冒险了。
其实,迷魂凼的迷魂也在于这一点:一旦人意识到自己迷路了,就会产生焦虑、绝望的情绪。如果人少,缺乏人际支持,那么人的精神就更容易发生崩溃。精神一旦开始崩溃,人往往就失去正常的思维能力,进而也就“迷魂”了,如消极的打算,错误的决策,乃至出现幻觉等。
20多分钟后,正当我们要派人去搜寻时,突然听到侦察组的喊声了。大家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侦察组隔得远远的报告前面是悬崖,没有路可走了。我们召回侦察组,大家聚在一起继续商量对策。最后大家在附近发现一条很微弱的低谷,那里有一条疑似下雨天才能形成的溪流的小沟,于是我们决定全部人员重新志愿组成一个组探险组继续深入探险,其余人员则护送两名央视工作人员沿着隔离带指示的方向原路返回。最后,我们组成5人探险组,及央视两名摄制人员跟随进入探险阶段,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达到背面的鸳鸯池,完成原计划的探险任务,不走回头路的回到大本营。
这是最后一段路的探险了,其方向与侦察组的方向呈垂直方向。因为侦察组遇到悬崖,那么我们另选一个方向应该可以到达鸳鸯池。这段路的穿越不再砍伐,而是直接穿越,由两人殿后负责牵引警戒带。但警戒带很快就用完了。在这其间,我又摸索出一个全新的无损开路穿越方法:就是在前进道路左右两边分别用警戒拦阻竹子,进而自然形成一条道路。即在左边绑住尽可能多的竹子,然后绷紧牵往数米外,再将另一头的十几根竹子绑住;右边也如法炮制。这样竹子被绑的竹子缩成一堆,腾出道路空间,同时警戒带又将中间的竹林拦住,形成稍微狭窄的道路。唯一不足就是此法需要用双倍数量的警戒带。但是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因为这样做道路更明显,警戒带更显眼,想迷路不容易。
大概走了四百多米远,我们来到一处山头,远远的听到有瀑布的声响。此时瓦屋山上可观察到四条瀑布。我们猜测这条瀑布很可能是兰溪瀑布,兰溪瀑布附近就是景区道路,这样我们可以尽快返回大本营了,遗憾的是这样不能到达鸳鸯池。我们顺着瀑布的声响前进,并穿越一条较宽的溪流,最后发现瀑布其是那条无名瀑布,其水流方向一侧则是落差很大的悬崖!根本看不到任何人工道路。
我们从悬崖又走到另一处悬崖,单凭忆方向没错,但实际上我们走到的悬崖距离侦察组的发现的悬崖不远。换言之,我们不知不觉中还是绕了一半的圈子。
这个情况,多少让队员们有些失落和无奈。因为我们都已经这样努力了,穿越了这么长的时间了!
此时已是下午5点,天气渐暗,而雾气依旧,远处皆是一团模糊,望远镜也无可奈何。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就必须原路返回,因为必须在天黑前回到大本营。而我们准备的警戒带已经用完,有一段路因此没有任何记号。我们全靠着记忆回到有警戒带的路段,然后原路返回。其中一段路是用“无损开路法”开辟的,大家走到这里看到显眼的警戒带和宽敞的道路,不用躬身穿行了,都不由的称赞起来。
在返回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我们二组标记的绳子在某一段路上消失了,或者改变了方向和位置。尤其在一个山头有隐约岔路口的地方,我们当时分明是将一段警戒带绑在杜鹃花树枝上的,回头却发现这段警戒带已经挂在箭竹枝上,其旁边居然还多了一根倒下的枯木!当时我们在此做记号时还原地休息了10分钟,全然不记得还有这么一段的枯木树干倒在这里!
大约6点,我们最后一批探险人员回到大本营象尔山庄,后勤组及先到的队员已在这里利用景区工作人员提供的干燥木材升起了大火,随后大大的雨点也打了下来,但大家都乐意围着熊熊大火烤烤已经湿透的鞋子、裤子等。同时我积极给大家交流了警戒带异常的情况,我们相信这绝对不是人为的,至少不是我们队伍里的人干的。因为先期撤离的队员跟央视一起撤出来,探险组也是一起撤退的,都互相看着。所以,我们猜测,要么是别的什么人干的,要么就是迷魂凼的动物干的。
至于里面的动物,因为我们边走边发出各种声音,所以竹林里的动物也避着我们,它们或许能看到我们,但我们无法感知它们的存在。
在废弃的象尔山庄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科考队就陆续坐索道返回了。除了几个人在返回途中因为雪地打滑摔倒受轻伤外,其余皆安然无事。
事后,两名队员发来各自的GPS轨迹图,从中可见我们似乎仍旧在原地打转数次,然后才离开圈子。而实际上我们根据路线回忆,根本无人觉得队伍绕过圈子。这也许是GPS受异常地磁干扰所致,也许是我们真的被迷魂而难以自知。
总结一下我们这次的经验与实地收获:
1、使用防毒面具安全进出;
2、砍伐开路有效,但还需以警戒带为辅助;
3、利用警戒带左右捆绑拦阻竹子可以无损开路,尽量不破坏迷魂凼的原貌;
总之,我们这支队伍是有史以来唯一一支当天进入,当天能沿着原路安全返回的队伍。利用我们的穿越技术,其他人员也能安全进入后至少能原路返回。在此基础上,迷魂凼更多谜团的破解指日可待。
后记
其实这次穿越我们把困难估计得很大,然后按照最坏的打算进行准备。各种物品、药品,装备种类众多,可谓重装穿越。但实际上山上满是积雪,虫类、动物可能还在冬眠中,因此准备的不少东西、工具实际上未用到,我们穿越的危险性也因此降低不少。
我们成功穿越迷魂凼,只是为更深入的科学研究迷魂凼打下良好基础。因为迷魂凼还有更多的谜团等待人们去破解。例如地磁异常的证据,古代张道陵留下的遗迹;传说有修建工人在建造鸳鸯池附近山庄时从鸳鸯池捞起过一个金属文物。还有自古失踪那么多人,他们的遗骸在哪里?也是一个重要的谜团。此外还有瓦屋山18怪的传说,以及当地很多村民多次目击瓦屋山下水库出现蛇颈龙一样的水怪等。
所以,瓦屋山迷魂凼仍然是一个谜团萦绕的百慕大区,这里面到底还有些什么奇怪的事物、动物?有待科学家、探险家继续努力。
作者QQ:604760047
迷魂凼探险预告片:http://www.56.com/u56/v_MTIxMTQ1Nzcz.html/1030_qq-ilyshjtmqc.html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京ICP备2021017565号-1
版权所有 © 2013 北京正负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国政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