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遭遇》是个带有实验性质的科幻微电影!长度在一个小时十六分钟左右(含片头片尾)。大致是讲公司的某一个员工在回家的途中遭遇了一次异常事件,导致他有两天的时间成为真空,并且因此耽误了公司的对外谈判,这个员工面临公司的行政处分甚至可能被辞退。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这个员工开始对自己的遭遇进行追究,他同时碰到了另一个有同样遭遇的本市作家施胜滔,双方在共同的探索中不断产生碰撞,而在对各自遭遇进行追究的过程中,又分别失去了某些记忆。
《偶然遭遇》的成本有多低呢?五千块钱不到,估计在四千五百块左右。这个问题放在文章的前面是有原因的,因为开始有做科幻片想法之初,围绕耳边的许多声音就是在谈资金的问题;很多制作团队对科幻题材的东西缺乏基本的了解,一说科幻,脑袋里马上就想到了那些飞来飞去的太空船,马上就想到激光枪激光剑,马上想到好莱坞科幻片的一个镜头就要花多少多少万美金。当然,如果是考虑到大银幕上公映,那么一部片子的制作经费肯定不会少过几百万。我记得以前有人说过,最简单、花费最少的文艺片(胶片拍摄),底价是三百万。那三百万能不能拍一部像《偶然遭遇》这样的科幻片呢?这就需要创意了。影视制作过程中,是硬件重要还是创意重要,或者换个角度:制作科幻影视需不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这个专业知识不是指的特效制作者是不是能制作出绚丽逼真的画面,而是指的科幻桥段与整个剧情相互勾结是否合理。低成本有低成本的做法,有句俗话,叫“量体裁衣”。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搞不起《星战》那样的场面,换成别的行不行?强行往情节里面塞进一些华丽的特效场面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有帮助吗?
低成本微电影当然也有其缺点,这个缺点是显而易见的,但重要的不是硬件技术上的缺憾,而是软技术——创意方面的突破!对于某一领域,如果没有突破,就永远产生不了需求。
《遭遇》在科幻题材之外,在人文方面也是有着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的。现在的网络微视频、微电影很多涉及爱情、友情,触及商业职场的东西(尤其是严肃的东西)少之又少,《偶然遭遇》把这个东西做成贯穿剧情的绳子,跟科幻桥段紧密联系起来,合理的融合成一个整体。
这部微电影前后拍了近一年,创作者和演员是利用各自工作学习的空余进行拍摄的,拍摄地点在武汉。但在拍摄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现场录音的录音笔是个山寨产品,收录的现场声音丢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只好在后期请人配,配音通过网络来自全国各地,后期处理中,只对部分进行了调整,还有部分留着原始的干声,因为整片是个实验性质的,保留一部分干声对有兴趣的朋友可能是个参考,但在片中某些地方依然保留有现场的原声,原声还是比配的声音要好听些(现场手机录的除外)。
《偶然遭遇》在制作过程中得到了在武汉的另一位科幻人刘相辉的大力协助,同时他也在片中客串了一位科幻作家唐先饴,刘相辉的声音是他自己的。
做为整部微电影的制作人和编导,笔者也在其中演了个主要角色(施胜滔),原因很简单,没钱!只好亲自上阵了。科幻圈目前在武汉而又能联系得到的人不多,否则的话,包括龙套在内,如果也用圈内的人,那影响力应该更大!
这里要格外说一下的是,剧本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导演的现场发挥。《偶然遭遇》有分镜头剧本,但缺乏资金,所以,采景之后,很多具体的画面要更正,要临时修改,最好是在编写之前就考虑到拍摄的困难,能用熟悉的景致尽量用熟悉的景致(这是对草根阶层而言,不针对大电影制作)。拍摄所使用的DV没有光圈,甚至没有光学调焦,而数码调焦是用不得的,现场架设机器无法随心所欲,角度一变,剧本的某些具体勾画就有变化,而一旦变化了,就要考虑到之后的后期剪辑是否能将上下两个镜头衔接好。因此,打印出来的剧本是一个,另外还有一个剧本则在心里,导演要对剧本的整体把握住,修改镜头的时候,要考虑到后期。编导合一的优势是:必要的情况下,快速转换起来很方便。
《偶然遭遇》有两个相同的结尾,不过第二个比第一个更深入点,这个结尾曾经压缩了一个MKV的格式给刘相辉看过,但演员没选好,可能要用第一个结尾了。如果以后能看到剧本,其实剧本上的结尾又是另一种拍摄方法,但场面稍微大一点,依然是因为没钱的原因,搁浅了。第二个结尾跟原剧本相似度非常大,如果以后大家看了全片,觉得有兴趣,可与笔者联系,把第二结尾重新拍一次,这个结尾只需要一名演员即可,但长相要求比较严格,要能一眼看上去是个谍报特工的感觉,男女不限!
机器是限制拍摄的一个重要原因,摄影机越高档,拍摄越方便,但并不是说这就是决定性的因素了。有什么样的机器就去拍什么样的作品,草根阶层只求大的方面能拿捏好,如果说细节,那国内再高档的机器也比不过好莱坞,好莱坞再高档的机器也比不过太空望远镜!当然,追求设备的进步是每个人所想,笔者也不例外,但在硬件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也只能“将就一下”,并适当的发挥手里的东西,尽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最后要说一下剧本。现在剧本格式不统一,有的时候要文学剧本,有的时候要分镜头剧本,对于来自社会的草根阶层来说,如果是自己拍,而且拍的是视频短片,只要能有条理的进行工作,剧本怎么安排就是自己的事了,不要过于追究格式,因为草根的视频短片拍摄完毕之后,没人会理会你的剧本是怎样写的。长片不在此例,长片的剧本是安排进度的重要保证。《偶然遭遇》的拍摄是分开的,演员之间几乎不见面,只能把剧本里面的相关部分抽出来独立拍摄,原因是低成本微电影的拍摄进度不确定性太强,演员不一定能凑到一起,而且每次拍摄时间有限,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的抢拍,没有剧本是搞不定的。记得女演员的全部镜头是在一个拍摄日搞完的,郑浩民这个角色大概分开用了一个半的拍摄日,当时就是把角色的关联剧本部分抽出来另外打印成册,拍完一段划掉一段。这样做的话,速度可以相当快!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京ICP备2021017565号-1
版权所有 © 2013 北京正负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国政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