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本网 > 正负极文化
《1980年代的爱情》好看得不得了
    更新时间:2015-10-09     浏览次数:0

《1980年代的爱情》看后,脑海中转着三幅画面。一是那翠绿山谷,是盈得满满的绿,震撼人。山上有成丽雯的曾是桥梁工程师的父亲。二是那块破败坚固的乡政府驻地,只小学老师打成右派平反当厨师的老田,和厕所里乡长和小关拉屎时关于恋爱的对话,足已表现了它承受着历史负担。三是成丽雯供销社前的石阶巷子。

 


 

故事叙述就是这三个点构成的,稳定而牢不可破。
 

片中的哭嫁和跳丧,是当地两种民俗。这横来之笔,恰当贴切地烘托了那景那情。
 

成丽雯对关雨波的感情推拒,按时间顺序,有中学分手时塞书包的信,成隐而不发,是在成死后才表现出来的。这是成不想拖累关的放飞。第二段是小关分配回来到乡下锻炼,也是戏的主要部分,俩人的社会身份地位注定成要推走关。关只能用醉酒发泄荷尔蒙青春,毫无办法。三是关雨波闯荡失败回乡,而成丽雯寡居,又带着卧病婆母和孩子,自己的责任和关的责任,她认识得很清楚,所以赶走了关。直到关雨波获得了所谓的成功,偶尔回乡,参加了成的葬礼,才知道了这一切。
 

关雨波实际是个可怜的人。他的爱也算得上执着强烈,但几乎他什么都没做。关一直在“秀”。少年书信“秀”情窦初开,下乡“秀”怀才不遇,秀同情心,失败秀可怜。但直到最后,接过成雨雯的遗孤,陡然升华了主人公境界。
 

上世纪80年代,是在抚平,是在重建。旧伤的疤还在,有的就被束死了,有的重生。野夫把繁杂平庸世事,波澜不惊地叙述出来,背后却有雷声滚滚。不是惊心动魄,却有担惊受怕,我是怀着担忧的心情注视了这对年轻人的爱情。一个女人对爱情绝决,她爱情的障碍和背后心思,编剧和导演都理想化处理了,这是一种诗意的对生活的审美,是普希金“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式审美。而实际那个爱情是不可能的。
 

观影人身边有大学生,问了两位观影动机,是看了野夫的同名小说来的。有一位中年人则说,霍建起的片子他都看,是奔导演的审美风格来的。野夫的小说我没读过,但读过他关于乡村的思考。我看不懂政治经济的东西,但我深深地钦佩。能看懂的不看,看不懂的瞎看,这是我的审美疲劳问题。和邻座没聊几句,电影就开演了。
 

看完影片,到家已晚了。买了瓶啤酒,却没有启开,思想有倦倦的累,于是睡了。
 

人是上帝没有完成的动物。上帝给每个动物都缔造了固有觅食、求偶、死亡方式,对人则没有。人要解释自己,要确定自己。结构和不结构爱情,都是对自我和世界的解读。爱情是社会性很强的东西,不仅是荷尔蒙作用。最美的时代是80年代吗?我不敢说。我们有过阶级符号的爱情时代,职业符号的爱情时代,把这一切都打破或正在打破之后,现在好像是物欲时代。但纯物欲的时代,绝对不是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代,还是要有审美的,我们要有价值的兴趣,还要有审美的兴趣,审美是让生活更符合人,更美好的兴趣。


评论信息:
姓名: *
评论内容: *
验证码: 看不清楚?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京ICP备2021017565号-1

版权所有 © 2013    北京正负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中国政企网

客服: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 电话:19910152382